服务民生,在破解编制供需上下好“先手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强化各类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着力保障民生。在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基础上,对全县54所中小学、288个教学点,开展教育系统编制核定。根据未来三年学生增减情况,预算各校教职工编制需求,并综合考虑学校新建和撤并情况,反复测算,逐校核编,对“空壳化”“麻雀型”等学校,实行“撤、并、补、留”等方式分类处理。结合核定结果,在教育领域实行“统一分配”机制,按照城乡统一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对7028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再分配,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有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优化,在机构管理上下好“增减棋”。坚持“撤一建一”原则不动摇,着力在机构设置优化提升上出实招。一方面,加大核减“小散弱”“僵尸型”事业单位力度,腾出限额优先保障涉及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2022年以来,先后撤销10个事业机构,组建文物保护中心等4个机构,进一步优化了结构布局、强化了公益属性。另一方面,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加强与纪检、组织、人社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对发现超编、超配、混岗等问题,及时下发整改函,督促按要求调整;对于领导职数超配问题,会同组织部建立台账,明确期限,有效整改。
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好“加速棋”。全力建设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信息共用共享的“一网通办”平台。对机构代码、编制类型、领导职数、职务变更等2800余条必填、必选、选填项目逐项进行审核修改,累计完善更正人员信息12500余条,实现“一网归集、一库融合、一平台共享”的“三个一”目标。深化机构管理机制创新,积极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使用效益评估,推动35个部门全面正确履行“三定”规定,实现内部职责、业务的有机融合。深化乡镇中心校体制机制改革,撤销中心校机构,成立中心小学,并压缩机构管理层级,各中心小学领导职数按教职工编制总数不高于5%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原负责行政管理的246名师资力量,全部返回一线教学岗位,有效缓解了乡镇小学师资薄弱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