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编委办积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合理配置
null
发布日期:2016-12-26 信息来源:石家庄市编委办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推进,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取得了很大进展。城镇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处理好人口结构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成为实施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长期以来,机构编制如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责,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成为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城乡人口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乡村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为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合理配置,利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保障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偏低,市内主城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足等矛盾和问题,石家庄市编委办及时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在充分调研市、县、乡、村在校生数量及教师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并结合人口增长和流动迁移,拟定了动态调整机制。
一、从“核”字上下功夫,重新核编,缓解用编矛盾。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学龄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农村学校缺乏规模效应,教育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呈现出优质教育资源的绝对匮乏与相对“富余”的矛盾。准确把握城镇化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科学应对城镇化背景下各种复杂的挑战、矛盾和问题,是促进我国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该市编委办在摸清县区公办中小学在校生数量的基础上,依据最新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在不突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和调整,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标准,并适当向农村、边远地区适当倾斜。
二、从“管”字上抓效果,从严要求,规范编制管理。一线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难以实现有效统筹,既有编制标准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因素,在一些地方,挤占、挪用和截留教师编制问题仍比较突出。进一步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把有限的教师编制真正用实用好,针对个别县区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中存在的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等问题,从明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适用范围、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深化学校后勤改革等方面,对严格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和创新编制管理方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三、从“调”字上做文章,建立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模式建构与效益监测,将成为下阶段机构编制在教育领域工作的核心,明确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均衡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地区发展需要合理地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结合人口增长,保持适度超前的教育发展规模和合理的教育结构,建立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深入探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新途径,原则上每三年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总量内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形成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