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民意所向

发布日期:2010-09-15 信息来源:中央编办网站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民意所向

 

  前不久,在温家宝总理考察深圳的讲话中,释放出一个鲜明而强烈的信号: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成邓小平未竟事业的重要举措,是彰显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坚定决心的重要举措,更是顺应民心、民意,实现人民意志的重要举措。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在所有的改革之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尤为重大,居于全局之关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卓有成效地、深入持久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取得成功,就会使国家前途光明,党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加辉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就会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导致改革的失败。

 

  必须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党和人民持续不断的艰苦奋斗,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人民今天所享有的民主权利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是来之不易、非常宝贵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实现公平正义,使人们有安全感、有信心等各个方面,我们确实还需要做长期而艰巨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影响人民切实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主要障碍,是存在弊端的原有政治体制。这些弊端,就是邓小平曾经非常明确地指出的,即官僚主义的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按照邓小平的分析,这些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就是说,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所以,邓小平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而且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由此可见,政治体制诸种弊端的形成,确非一日之寒,赖有深厚、顽固的土壤作基础。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应予充分肯定,但是在改革的深层部位、关键部位尚还奏效不显。实现政治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的政治体制,当然是一项十分艰巨、十分长久的任务。我们确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也决不放松眼前的努力,否则我们永远也不能到达胜利彼岸。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新体制取代旧体制的革命,具有质的突破性,而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较之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刻性、艰巨性、风险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今天,经过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洗礼和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的锻炼,我们广大的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的觉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他们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日益迫切。这种民意的积聚与表达,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各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之一,是中国的发展受到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影响。民主化是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13亿多人民发展民主的壮丽进军,一定能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新的不朽篇章。

 

  之二,是深化经济改革特别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要求。应对经济危机愈来愈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政治体制存在弊端的牵扯、迟滞。因此,必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破除障碍、开辟通道。

 

  之三,是实现公平正义、人民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的必由之路、致胜之道。时下,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一是分配不公,一是腐败严重。而要有效治理这两大顽疾,唯有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概而言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就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民意所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31 号

冀ICP备18002309号-1

您是第位访问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