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在实践中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推动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就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解放思想又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众所周知,思想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思想引领行动,思想指导实践;人类的创造性来源于思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在于思想。可以说,是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是思想让人拥有了尊严。
但从微观上看,每一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形成的具体思想又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先进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如实、动态的把握,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解,是对形势变化的准确判断。先进的思想对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和基础。落后的思想则是脱离实践发展的保守僵化的认识。用落后的思想指导实践,不仅不能推动发展,反而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甚至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另外,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阶段而不断变化的。比如,对某一发展阶段而言的先进思想,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后,如果不能随之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就可能成为落后思想;一种落后思想在其形成的初期,如果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也可能曾经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所以,对于一种具体思想的作用和意义,不能僵化、静止地评价,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进行辩证的、动态的剖析。
在实践中,要使思想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始终用先进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一味依赖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一味受制于旧的条条框框,一味满足于已经不合时宜的老经验、老办法,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克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通过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转变,使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形势、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说到底就是打破僵化的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束缚,使人们的主观认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统一起来,其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因此,只要客观形势还在变化,只要社会还在发展,解放思想就永远不能停息。
思想大变革,社会大进步。实践证明,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改革和建设就进展到什么程度。纵观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引,都伴随着思想的大突破和大解放。从国外来看,14世纪的文艺复兴,使欧洲突破了宗教文化的桎梏,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揭开了近代欧洲文明史的序幕,实现了科技、文化的进步;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使欧洲真正摆脱了封建专制的思想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理论支撑,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欧洲才实现了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才带来了近现代几百年的持续发展。
从国内来看,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而是通过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1978年真理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樊篱,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从思想僵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世纪90年代初,围绕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羁绊,明确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解决了困惑中国多年的发展难题,锁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新的改革目标。本世纪初,针对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党破除了以往只重视GDP而忽视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传统思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走统筹兼顾、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从而为我们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观念的转变为基础,才确保了我们能始终把握发展规律,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始终用先进的思想指导改革实践,也才推动了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解放思想称为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尤其是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把解放思想写进了报告中,并将其作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要求全党“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来说,解放思想就更为重要。一个地区的落后,可能有诸多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自然环境的制约,等等,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就是思想不够进步、观念不够开放。一个地区发展的滞后往往是源于思想的落后,物质的贫困往往是因为观念的陈旧。因此,落后的地区要摆脱贫困局面、实现跨越赶超,首要的就是必须在思想上突破以往陈旧思维和落后观念的禁锢,通过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新理念和新路径,为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超常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就必须防止三种倾向:一是拒绝思想解放,也就是认识不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缺乏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对一切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排斥新理念、怀疑新举措;二是搞假解放,也就是言行不一,
口头上拥护解放思想,行动中却仍然沿袭老经验和老做法,把解放思想停留于表面文章和口头表态;三是乱解放,把思想解放错误的理解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天马行空地提出和实行违反科学规律的想法与举措。比如,早些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等思想,就不是解放思想,而是胡思乱想,不仅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而会产生消极的结果。要克服这三种倾向,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永不停滞的自觉追求。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只有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实现思想观念的解放、更新和突破,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当前,我们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把握好新形势、分析好新情况、解决好新问题,就不能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就不能用僵化保守的老眼光去分析形势,就不能靠教条、靠本本去解决问题,而必须时时刻刻强调解放思想,使思想认识始终符合于社会的新变化,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寻找新办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取得新发展。认识真理没有尽头,思想解放没有终点。因此,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总开关,始终坚持、常抓不懈。
二是要努力克服制约思想解放的不良倾向。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就必须在克服不良的精神状态上下功夫。首先,要改变僵化教条、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状态,不简单照抄以往的经验、照搬以往的模式,而是科学地研究新情况,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其次,要改变瞻前顾后、摇摆不定、患得患失、不敢担当的状态,切实做到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发现问题,对不合时宜的思想和做法敢于否定、勇于突破。第三,要改变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状态,对已有的成绩不骄傲自满、不沾沾自喜,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永不停滞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出奋力赶超的新目标、不断借鉴他人的好经验,不断制定切合实际的新举措。第四,要改变懒惰散漫、浑浑沌沌、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状态,不断克服思想惰性,振奋精神、勇于实践、积极开拓、努力进取,把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只有克服了这些倾向、改变了这些状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实践中去,才有可能实现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三是要把学习作为解放思想的动力和基础。首先,学习是解放思想的动力。一些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之所以不够大胆,在改革发展中不敢想、不敢干、不会干,缺少相关的素养和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而不倦、勤于思考,工作上才会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才会有新办法,也才能为思想的解放和认识的提高提供支撑与动力。其次,学习是保证解放思想不出偏差的基础。解放思想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使思想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统一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调研,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科学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做到去伪存真、科学合理,使思想解放的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少出偏差、少走弯路。总之,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常态,努力扩充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加强理性思考能力,为解放思想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准备。
四是要把实践作为解放思想的唯一标准和根本目的。思想是解放还是僵化,解放得“够”还是“不够”、“对”还是“不对”,不能凭感觉和主观臆断,只能坚持以实践成败为检验标准,只能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有利于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有利于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对经过实践检验、有利于推动发展的思想观念要适时总结、继续坚持;对存在偏差和不切实际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发现、勇于改正。总之,解放思想必须以实践为根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解放思想、推进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事业的需要、人民的期盼。领导干部是改革发展的决策者,是各项建设事业的领路人。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与否、思想解放的程度,会对当地改革发展进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努力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和改革创新的先锋,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修养上有新升华,在工作能力上有新提高,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