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闫起磊
作为去产能任务最为艰巨的省份,河北如何在去“旧”育“新”的过程中避免“青黄不接”?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爬坡过坎”?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的要求,河北省决心以更大力度,下好“放管服”改革“先手棋”,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不断厚植新常态下发展新活力。
直面“痛点” 整治“病灶”
“河北的营商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河北中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克华感叹,1995年,他在石家庄市创办公司,2007年将企业迁往外省,如今又落户河北,牵引他带企业返回的是河北越来越吸引人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不优曾是河北发展的一大“痛点”。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省份,河北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一份资料却显示,北京科技成果的80%都扩散到了南方,到河北转化孵化的只有不到5%。其中,营商环境吸引力不强是一个重要因素。
河北省省长许勤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放管服’不到位、营商环境不好,企业就不愿意来,有钱也不愿意投,河北在转型升级上就有可能出现‘青黄不接’。”
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河北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大会,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整顿的重中之重。随后,一场营商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在全省打响。
河北省委托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对全省营商环境开展了独立调查评估,共调查4000个样本企业,搜索分析几十万条网络舆情,累计查摆问题3183个,形成了全省总体调查报告和分地市评估结果。
沈克华也曾提出过具体问题:河北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尚无政策依据。随后,省营商环境整治组会同省住建厅加紧研究起草解决方案,又专程赴中菱公司了解情况。一个星期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有关办法征求意见稿便摆上了沈克华的办公桌。
沈克华说,这件事让他看到了河北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坚定了回河北投资的信心。
“对查摆出的问题,我们用化解信访积案的方法,全部建档立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销号、一个一个突破。”
河北省营商环境整治组负责人说,目前,全省已整改和解决近90%的问题。
改变行政审批“慢跑” 打造项目落地“快道”
“按以前传统审批流程,新厂完成各项手续至少需一年。但我们签约3个多月便完成全部开工手续,18个月就建成投资120亿元、占地面积3076亩的工厂。”回忆起投资建厂经过,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副厂长文相敏止不住赞叹政府审批效率之高。
今年2月,衡水市成立河北首家设区市行政审批局,改革前涉及审批事项的1500枚公章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河北省计划,年底前在全省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实现“一个部门、一颗印章管审批”。
目前,河北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已由1495项削减到474项,并且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
“十九大强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河北省编委办副主任刘修起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
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
除审批制度改革外,河北还向政府内设机构“动起刀子”,专门下发“硬任务”,对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存在的机构臃肿、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要求全省11个设区市内设机构年底前精简比例不低于20%、人员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5%。
权力做“减法”的同时,政府服务做起“加法”。如邯郸市推出961890服务热线平台。“这条服务热线既可当做企业了解邯郸营商环境的前哨站,也能成为企业发泄不满的出气筒。”邯郸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李涌说,为保证“热线不冷”,他们建立了定时回访工作机制,对服务进行全程监督。
“我们要进行职工食堂建设改造,请问该如何办理手续?”中船重工七一八所食堂改造项目负责人不久前致电服务热线。在热线平台的帮助下,这个原来要用160个工作日才能办好手续的项目,仅用20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
“不用和审批局的人见面,花十几分钟填写资料,等后台审核了就立即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我的营业执照了。”河北艾元益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汤宝蕊,非常幸运地拿到了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颁发的首张互联网+手机APP电子营业执照。
“河北省正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正在为广大企业和群众带来更多的便捷感。”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企业注册处处长李鹏说,他们自主研发了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就可实现为企业核发营业执照。
在河北,政府推动的权力“减法”和服务“加法”正不断换来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今年上半年,河北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27万户,比改革前增长89.7%,由2013年全国第10位上升至第7位。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0日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